中國城市燃氣行業調研
一、燃氣行業綜述
(一)燃氣行業界定
城市燃氣是指用于生產、生活的天然氣(Natural Gas)、人工煤氣(Manufactured Gas)、液化石油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等氣體燃料的總稱。
圖表 1 城市燃氣主要產品說明
名稱 |
主要成分 |
消費特點 |
人工煤氣 |
烷烴、烯烴、芳烴、一氧化碳、氫氣等 |
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燃氣企業自建煤氣廠生產,通過城市燃氣管道到達用戶使用 |
天然氣 |
甲烷 |
來自氣田,通過既定輸配系統到達用戶。液化天然氣需要借助液化及再氣化 |
液化石油氣 |
丙烷 |
油田伴生或煉油廠生產,液化后運輸到城市,瓶裝消費 |
以天然氣為例,城市燃氣行業的產品流動簡圖如下:
圖表 2 城市燃氣行業產品流動簡圖
(二)燃氣行業在國內的發展歷程
1812 年,德國工程師溫澤在英國倫敦創建世界上第一家煤氣公司――威斯特敏斯特煤氣照明與煤炭公司。
1865年,英商在上海成立“大英自來火房公司”,利用水平爐生產煤氣以用作照明,開創了中國的燃氣事業的先河。
1949年時,中國的上海、大連、沈陽、鞍山、撫順、長春、錦州、哈爾濱、丹東9個城市有煤制氣。解放后燃氣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 1949至1980年前后
全國建成了一批以利用焦爐氣和化肥廠釋放氣為主的城市燃氣預期利用工程;1965 年,北京開始供應瓶裝液化石油氣。
2. 20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1979 年實施改革開放后,開始了利用國內外液化石油氣作為氣源的階段,以廣東沿海等經濟發達且能源缺乏的地區為代表。
3. 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
以陜氣進京為代表的天然氣供應為標志,我國城市燃氣產業的天然氣時代已經到來。
二、中國城市燃氣行業特點
燃氣行業屬于城市公用產業,具有如下特點:
(一)受國家政策嚴格管制
1. 行業主管部門
主管行政機構: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及各級地方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自律機構: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及各地方城市的燃氣行業協會,主要負責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行業管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間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企業的橫向聯系等。
2. 法律法規及政策
國家級別:《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定》、《城市燃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地方級別:各地政府參照國家規定,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燃氣管理條例》,就燃氣的規劃與建設、燃氣的規劃與建設、燃氣設施管理、燃氣經營管理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侗本┦腥細夤芾項l例》于2006年11月3日正式通過。
3. 燃氣經營權
目前,國內各城市實行管道燃氣特許經營的方法,具有很強的低于壟斷性。一般由各城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一定方式選擇符合條件的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并與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界定其營業范圍。
4. 定價機制
對燃氣行業不同環節價格的管制手段不盡相同。
目前,政府已經取消了對燃氣設備、安裝、維修、燃氣工程建設等非壟斷領域的價格監管,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調節。
另一方面,對燃氣、管線網絡等壟斷領域價格的監管,仍延續計劃經濟時代的體制。其特點是燃氣采購價格完全市場化(從20世紀90年代起),但對其銷售價格進行嚴格控制(一般會結合地區性居民收入水平、工業生產成本等因素執行地方政府的指令性價格)。
(二)氣源供應、輸送干線高度壟斷
燃氣開采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公司控制,而國內燃氣主要輸送干線都為中石油、中石化控制,其他企業進入的壁壘非常高。
(三)具有明顯的地域特點
燃氣產品必須依靠既定的市政公用設施(市內燃氣管道網)達到客戶端,需要嚴密的規劃、大量的前期投入,其運營具有天然的壟斷性。另一方面,由于行政區域劃分、經濟發展水平、燃氣行業發展規劃的差異,目前國內燃氣行業較難建立跨地區的跨國性供應網絡。
(四)以居民生活用氣為主
目前國內的城市用氣主要用作居民生活炊事和供熱。據統計,2007年時,我國城市居民生活用氣占總量的70%,而工商用氣比例很低。而同期發到國家城市燃氣主要用于工商業。
隨著應用的普及,天然氣將在發電、工業鍋爐、賓館酒樓、燃氣汽車、冷熱電三聯供、燃氣熱泵等領域廣泛使用,逐漸強化在工商業中的應用。
(五)消費需求具波動性很強
存在兩種波動:一種為季節性的周期波動,通常表現為冬季需求高峰,夏季需求低谷。另一種則為氣候變化造成的偶發性波動,例如2009年入冬后,我國遭遇的強降雪直接導致許多城市的燃氣需求量猛增80%以上。
三、價格優勢、政策支持、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備促進了城市用氣的增長
1. 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普遍采用以成本加成為基礎而非以替代能源比價為基礎的定價機制。因此與替代能源相比存在較大的價格落差.推高了天然氣的需求。
2. 因為政府對化肥行業等天然氣消費大戶的政策性補貼.也客觀上造成了旺盛的天然氣需求。相應地.如果未來在天然氣定價機制和政府管制政策上有所變化,則勢必對供需關系的平衡產生影響。
3. 近年來國內,中國的長輸管線不斷完工,截止2007年,全國天然氣管道3.5萬公里,輸氣能力700億立方米/米。中石油的管道長 2.8萬公里,占全國總量的 81.7%。正在建設的,投如使用,;中緬天然氣管道正式開工
1)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120 億立方米/年;
2) 陜京二線:120 億立方米/年;
3) 川氣東送管線:30 億立方米/年;
4) 西氣東輸二線西段
目前正在建設的管線包括2012年全線貫通的西氣東輸二線、中緬天然氣管道、俄氣南下等。
圖表 3 國內主要天然氣輸氣管線
在上述因素的推動下,近年來國內城市用氣發展非常迅速,城市用氣人口從2001年的2.1億增長至了2009年的3.4億,增長了61.9%,同期燃氣普及率從60.2%增長至91%。具體見下表:
圖表 4 2000年—2009年中國城市燃氣發展統計數據
名稱 時間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人工煤氣(億立方米) |
152 |
137 |
199 |
202 |
213 |
255 |
296 |
322 |
368 |
382 |
天然氣(億立方米) |
82 |
106 |
126 |
142 |
169 |
210 |
244 |
308 |
- |
405.9 |
液化氣(萬噸) |
1054 |
974 |
1136 |
1125 |
1122 |
1222 |
1263 |
1466 |
1329 |
1208 |
城市用氣人口(萬人) |
- |
21530 |
- |
25929 |
27785 |
29488 |
29400 |
32400 |
33200 |
34500 |
燃氣普及率(%) |
45.4 |
60.2 |
67.2 |
76.7 |
81.5 |
82.2 |
76.1 |
87.5 |
89.5 |
91 |
注: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市建設公報》
燃氣普及率=城市用氣人口/城市人口*100%
四、用氣結構——以液化氣為主,天然氣需求逐年增大,人工煤氣逐年下降
國內城市燃氣,消費結構近年的變化呈現如下規律:
1、 液化氣結構始終為中國城市用氣主要構成體,但總體呈下降趨勢,從1997年的63%下降至2007年的56%;
2、 人工煤氣結構逐年下降,已經從1997年的25%下降至2007年的12%;
3、 天然氣結構逐年上升,1997年僅為11%,2007年水平增至31%。
1997年-2007年中古城市燃氣消費結構具體見下表:
圖表 5 1997-2007年中國城市用氣結構變化
近年來,天然氣消費結構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因素:
1、 成本優勢明顯
以出廠價格計算,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約為等熱值燃油價格的60%,而同期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的1/4,燃料油價格的1/3,進口天然氣價格的1/2,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2、 供應能力增長迅速
據統計,2010年中國天然氣產量9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43%,為2000年水平的3.43倍。同期中國進口天然氣1186萬噸(管道天然氣260萬噸、LNG890萬噸),同比增長114.74%,為2000年水平的4.34倍。
3、 碳密度小,有利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就碳密度而言,木材1.25,煤炭1.08,石油0.84,而天然氣為僅為0.64,相同能量消耗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小,符合節能減排的號召,被社會廣泛認可,同時也得到了政府支持。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繼續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重,并加速天然氣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分布式冷熱電三聯供利用項目,可實現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因此有望獲得國家的重點鼓勵和扶持。發電、車用兩大市場的迅猛發展也將推動“十二五”期間天然氣消費量大幅攀升。